“百度是大品牌,技术实力很强,安全机制非常健全。
有那么多企业客户在手里,那我们在资本市场还不随便玩了。就火山个人理解而言,一个平台型产品要想有流量,要想很好地存活下来,至少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: 有用户——平台的两端都有比较明确的用户群; 有需求——每个用户群都有明确而强烈的需求; 有价值——平台能同时满足两端用户群的需求; 有实力——平台能很好地满足两端用户的需求; 再回头去看我们想要搭建的平台。
但我们当时似乎忘记了去思考:做平台,流量是关键,那我们的流量从哪儿来? 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,讲清楚这个问题,也可以专门去写本书了。boss的梦想是做这个垂直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。淘宝、天猫、饿了吗、大众点评、去哪儿……每一个明星平台的崛起都刺激着创业者的神,让无数的创业者都怀揣着一个平台梦,但似乎大多数创业者都大大地低估了平台型产品创业的难度。
创业者说这话时,内心甚至还充满不止1%的幻想。而这3%,只是符合我们产品目标客户群的定位而言,还有不少同类型的竞争对手乃至于巨头前辈跟我们去争抢这块市场,所以,在有效的潜在市场只有3%的前提下,一个创业公司把吃下1%的市场作为梦想也就不足为过了。
我们将可能以更快地速度搭建起一个服务商与企业客户交易的平台,把自身打造成这个垂直细分行业里的淘宝,到那个时候,我们就可以成为规则的制定者,将具备无穷的想象空间。
二、平台梦为何也是妄想? 的确,如果平台能够有足够的流量,那想象空间的确是非常大的,就像今日的淘宝,有了如此巨大的流量之后,平台的每一个犄角旮旯可能都有生财的门道。 当下的创业圈,太多专注过热的风口,太多希望尽可能早、尽可能快的干掉可能潜在的竞争对手,成为市场的独裁者。
我们对于「赢」的定义,甚至不包括目前普遍意义上的赢。他们本只想贷款稍微扩大一些规模,结果被要求十倍百倍的增长。
你的二十岁或者三十岁,只有一次。 我想要直接通过出售产品而盈利,而非产品免费去出售数据、隐私或者广告之类什么的东西。
张旭
对于HTC的手机业务的兴衰,我不想给予太多评论。扫码女孩是为了私利,在公共场所里工作。 在地铁站台或者车厢里的时候,小财女经常遇到要求扫码的创业者,“您好,能加个关注吗?我正在创业”,每一次,小财女都会委婉拒绝,这些创业者也没有过多纠缠,会转身走向下一位。扪心自问,如果当时是我们身处那节车厢,我们会站出来吗? 这不禁让小财女想起了在网上看到的一句对此事的评论:最热心的永远是网友,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。 令小财女没有想到的是,这个男孩居然才17岁。他们以创业为由,打着同情牌,获取别人注意。她们把公共场所变成自己的工作地点,为自己牟利,这是破坏秩序,是有错在先。 这件事情,简而言之,就是大家都有错。 周末,最火的事情无疑是“北京一男子辱骂地铁扫码女孩”。这件事和他的家庭,他的女朋友都没有关系。这种方式确实可以